12月11日,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在重庆举办。华控基金CEO华桦受邀出席“先进制造的时代进化”主题论坛。与来自多位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一起,探讨生态链接、深度融合下的先进制造投资机遇。
新技术的快速发展,为先进制造塑造“第二发展曲线”
中国从2010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,制造业GDP持续增长,但同时,大而不强、大而不优的问题始终存在。过去10年,国家从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到提出发展“新质生产力”,不遗余力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先进制造业被赋予了新的含义,即高端、智能、绿色。
受全球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的影响,中国在AI、半导体、量子等战略科技领域的直接竞争,以及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,先进制造业伴随国内需求增长、一带一路战略落地,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。推进科技自立自强、补链强链,成为先进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。
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技术在近20年内飞速发展,中国在5G、AI、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、产业链建设上在逐步实现领先。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,也为先进制造业实现赋能,为制造业塑造了“第二曲线”,在产业升级、自主可控、技术创新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在大的方向上,中国有很强的制造业基础;在落地层面,中国的能力是非常之强的,美国原创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落地和发展。因此,华桦认为,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投资的态度是:持续坚守,不忘初心。
抓住国产替代机遇,在系统性机会中挖掘“真金”
近年来在先进制造领域,国产替代成为热词,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行业。
在半导体领域,尤其是半导体设备、材料、零部件等基础产业链以及核心基础芯片,中国与美国至少还存在2-3代的差距。同时,一带一路为国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,在过去5年,中国也在快速地推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、国产替代,未来10年内,中国将有极大机会去追赶2-3代的差距。
因此,在半导体领域,国产替代的需求和急迫程度是非常清晰的。华桦认为,基本策略应该是在“补链、强链”环节重点投资。但同时,也必须认识到投资的实际难度比较大,原因主要在于,供给端需要从初级产品到成功产品的迭代过程;在需求端国内整体的半导体产业链尤其是芯片端过去主要来自国外,在真正替代上还需要过程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华控基金认为投资逻辑主要在于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。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制造、三电系统上的技术水平已经领先全球,但是在手机等通信领域,尤其是底层芯片、器件等环节仍然主要依靠欧美供给。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程,日本、美国、欧洲的汽车整车企业的发展,带动了一系列本土供应链企业成长。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也势必带动本土供应链的发展,尤其是汽车芯片与器件。
对于投资者来说,当下必须拥有在系统性机会中发掘“真金”的能力。首先需要对行业周期层面有准确的把握和判断,梳理清楚哪些领域还存在投资机会,哪些环节存在切实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需求。
华控基金认为,未来在智能汽车、低空经济、具身机器人等行业发展周期长、关键零部件替代周期长、技术门槛高,市场空间大的前沿科技领域,将存在巨大发展机遇。